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聚焦 > 正文

如何规范产业载体日常环境管理?

2023-06-20 15:07:25 中国环境报


(相关资料图)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工业园区由于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优势,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支撑。不少中小型企业在工业园区内通过租赁厂房开展生产活动,不仅为投产节约大量时间,更是成本投入的最优选择。业主出租给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用房,包括标准厂房、全部或部分厂房及各类建筑物等,均算作产业载体范畴。

然而,各类产业载体的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法律法规暂未对载体产权的责任及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同时,由于产业载体自身运营模式的特殊性,产业载体的环境管理历来都是难点、痛点甚至是盲点。特别是一些民营载体,普遍存在环境意识薄弱、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应急防范措施不到位、租赁方与承租方权责不清等问题,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部分产业载体只管租不管治,只收钱不收“污”,更有甚者为了租金引进“散乱污”企业,为排污“打掩护”,带来一定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此外,产业载体内的企业流转频率极高,入驻和腾退阶段都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隐患,特别是腾退阶段,随意处置污染物、污染物不清空等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一些环境管理水平低下的产业载体,生态环境部门往往感到有心无力。面对庞大的企业数量,特别是租赁在产业载体内部的中小企业,监管部门想及时掌握企业动态信息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难度更大。

从产业发展层面上看,产业载体是产业发展的土壤。产业载体整体环境管理水平,不仅关乎一园一隅的好坏得失,更是关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影响长远。如何规范产业载体日常环境管理,成为摆在生态环境部门面前的一个棘手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11月正式启动“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工作,聚焦产业载体,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增强产业载体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推动园区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

科学设置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标准指挥棒作用。无标准可依是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难点。苏州园区环境执法大队通过充分的调研、研究,结合日常环境执法工作经验制定了“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共包括七大类30个小项,明确了对载体内企业从入驻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和行为准则,指导载体管理方从环境目标与投入、制度规范建设、日常环境管理、雨污分流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环境保护宣传、环境管理经验创新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管理体系。另外,评价体系设置加分项,以结果为导向,对于两年内载体及入驻企业无环境违法行为和投诉的、创新环境管理方法或获得市级及以上绿色、低碳荣誉称号等情形予以加分。同时,设置一票否决项,对于载体内存在“散乱污”企业的不仅不予以考核评定,还要进行环境处罚。

开发建立在线平台,实现动态管理。为顺利推进该项工作落地见效,园区生态环境局利用园区水务一体化平台,开发了载体规范化在线程序,为每一个产业载体在云端创建一个“规范化档案盒”,将载体内的入驻企业信息装进“档案盒”。同时,将产业载体划分成不同的网格单位,配置网格监管人员。载体管理方通过载体规范化在线程序对入驻或腾退的企业基础信息实施及时动态更新,载体管理方的更新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形式更新至网格监管员,做到真正的动态管理。载体规范化在线程序按照“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评估指标”设置“载体规范化”单元,载体管理方利用“载体规范化”单元逐项进行规范化建设,相关建设成果录入系统。网格监管员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录入资料并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对每一载体的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打分“画像”,并持续指导相关单位提升。

评比示范单位,发掘推广优秀载体环境管理经验。根据工作方案,园区生态环境局对全区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化创建情况进行统一评估,并评比产生10家“产业载体环境管理示范单位”,予以授牌表彰,并优先支持示范单位的发展。对于达不到“规范化”要求的载体,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会持续跟踪督促相关单位整治提升。另外,生态环境局还将组织专家评比10个“产业载体环境体系管理创新经验案例”,在全园区进行推广,供其他载体单位参考学习,以示范促规范,以案例促落实,推动园区产业载体整体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

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开展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通过规范载体促进小微企业自我规范,将以往末端治污、重拳惩处的监督管理方式,转变为主动靠前服务,助力打造更好更优营商环境,实现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

(刘路江,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环境执法大队)